對航運界而言,今年聖誕節是冰天雪地的白色,氣溫零下26度!(一)
由於全世界經濟放緩,偏偏遇到船舶大型化導致的噸位過剩,使得運費下跌,全球最"熱"的亞歐線,已經由每標準櫃USD1200多跌到USD295,連鎖反應影響到亞美線,亞洲 區域線,亞洲南美線....情況就像婚禮中的"香槟塔"逐漸蔓延,回想起台灣的航運三雄在今年第一 ,二季的獲利,真羨煞多少老外.但在第三季獲利也巨幅下跌,總的來說"台灣三雄"今年均已下修至"不賠就是贏"的地步.
展望2016物價成本約要上漲3%,對大中小型船東來說,需要繳納的費用和周轉的資金數額仍非常巨大。大部分民營船運公司的船要麼是從銀行貸款買來的,其資產全部抵押給銀行的,要麼是租借的一些船舶租賃公司的船。另外,船運公司還需要給碼頭繳納操作費、停泊費、港雜費等費用,還有與駁船公司合作款項,再加上油費、船員工資等日常開支,所承擔的資金壓力巨大,如果運輸利潤微薄不掙錢,船運公司就無力負擔這樣的資金壓力。當銀行、碼頭等機構開始催繳還款和付費,錢還不起的情況下,中小型船運公司往往就只有暫時拉下鐵門.